【资料图】
研究结论
地铁&拥堵指数:市内客运平稳上升,拥堵指数保持稳定。截至2023 年7 月2 日,10 个样本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武汉、南京、西安、重庆、苏州)地铁客运量合计(7 日平均)为5900.9 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(公历)增长31.2%,其中北上同比增幅较高但有所放缓,系去年同期疫情影响基数所致;10 个样本城市地铁客运量(7 日平均)较上周环比上升5.7%,其中苏州、上海6 月24日起周环比增幅同步扩大,或与苏州11 号线开始运行有关。12 个样本城市(北上广深等)的平均拥堵指数(7 日平均)同比上升1.6%,环比较上周基本持平,其中值得关注是武汉、青岛同比和环比降幅均较大,与对应省份整车货运物流指数走势相互印证。
生产&运输:基建拉动部分行业生产回暖。本周高炉、地炼、PTA、汽车半钢胎开工率和水泥发运率(4 周平均)分别为57.3%、64.2%、79.3%、70.0%、47.0%(水泥数据滞后一周),其中高炉、地炼开工率企稳回升,前者或与第二批专项债限额落地带动基建有关;水泥发运率触顶后回落;PTA 开工率延续前期回升;半钢胎开工率延续前期下滑。此外,本周铁路货运量较上周回落;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显著回升;国内货运航班班次(空运)小幅上升。
购物&商品消费:我们的商场购物指数来自百度地图交通出行大数据平台,其中公布了以天为频次的、排名全国前十的商场的客流情况及其“较平日变化幅度”(参考上个月工作日均值),历史数据可上溯十天,同时平台也提供了年内主要节日(元旦、春节、清明)等时间段的历史数据。从最新一周的数据来看:(1)北京商场周末客流表现好于端午。北京荟聚中心、世纪金源购物中心7 月1-2 日平均客流为6月22-24 日(本周末/端午节)的1.04 和1.11 倍;广深暂无可比数据。(2)部分城市工作日商场客流回落。上海世纪汇广场、环贸iapm 商场工作日平均客流分别为上周可比同期(仅对比非补班工作日)的0.98、0.97 倍;成都环球中心、西安盛龙广场6 月26-28 日平均客流分别为6 月19-21 日(仅对比非补班工作日)的0.94 和1倍。(3)带景区商场对客流的拉动作用较弱。重庆三峡广场(带景区)和龙湖时代天街(不带景区)6 月26-28 日平均客流分别为6 月19-21 日(非补班工作日)的1.02 和1.03 倍;7 月1-2 日平均客流为6 月22-24 日(本周末/端午节)的1.08 和1.12 倍。值得注意的是,工作日的差距要更小一些,或与端午释放旅游出行需求有关。
电影票房:上半年票房数据高位收官。截至2023 年7 月3 日,全国票房(7 日平均)达29969.8 万元,达到2019 年同期(农历)的316.5%,周环比增长72.9%,得益于新片上映(如《消失的她》),节后票房数据依然维持在高水平。分地区来看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周环比增幅不及整体。
招聘:企业招聘数据延续回暖态势。截至2023 年7 月2 日,新增招聘公司数量和新增招聘帖数(4 周移动平均)36 城合计周环比分别上升10.6%、13.1%;招聘指数为49.1(2017=100),环比增长11.5%。分地域来看,北上广深新增招聘公司数量和新增招聘帖数周环比增幅均超过10%,处在较高水平;其余城市中南京、宁波、成都、杭州、武汉等表现较好。分行业来看,银行、非银金融、商业贸易新增招聘帖数(4 周平均环比)处在较高水平,分别达40.9%、22.4%、25.5%;休闲服务周环比下降幅度明显,环比下降26.6 个百分点至5.5%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,参考往年趋势可知,5 至7 月就业数据环比改善部分源于季节性因素。
风险提示
居民收入修复需要时间积累,消费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;
统计数据未能及时、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风险。